查看原文
其他

濒死26秒,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这句话,让无数人落泪……

牧野闲人 世界华人网 2022-04-26


作者 | 牧龙闲人



不知从何时开始,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杨利伟的谣言,阴谋论者说得煞有介事,简直比小说还要精彩,留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。


这些谣言大有愈演愈烈之势,对此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官方微博予以辟谣:



杨利伟也予以澄清,同时他也提到,他在舱中经历了“濒死的26秒”。


短短几个字,将英雄的航天人和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,再度拉进了人们的视野。



“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,中国人来到太空了!”


2003年10月15日9时,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,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成功进入到载人航天阶段,在中国航天史上树下了一座里程碑。


在进入预定轨道、按规定完成了手边工作后,杨利伟第一时间解开束缚带,冲到了舷窗旁。


“这一刻,我已经忘记了训练的时候是要怎样去控制自己。我冲到舷窗旁去俯瞰外面,看人类赖以生存了一万多年的美丽家园。


我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无比骄傲和自豪。”



那一刻,他摘下手套,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——


“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,中国人来到太空了!”


普通家庭走出来的航天英雄


1965年6月21日,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。父亲杨德元、母亲魏桂兰同在镇里一所中学当老师。


让人想不到的是,我们的航天英雄,小时候竟非常文弱,而且性格内向、缺少胆量。


●8岁时的杨利伟


为了改变他的性格,父亲每年寒暑假,都会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,去游泳,去看海,这让小利伟渐渐对探险和运动有了兴趣。


那时的他有着纯粹而美好的梦想,希望有一天,能像海鸥那样,向着蓝天飞去。


1983年6月,在杨利伟高中三年级的时候,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,他第一个报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

经过严格的选拔、考察、体检、面试等程序,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。

●身穿飞行服的杨利伟


1995年8月,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成立,要求从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。


杨利伟在各项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,与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,成为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。


几乎达到人体极限的魔鬼式训练


提到航天员的训练任务,我们下意识地会认为,一定是非常严格和严酷的。但具体严格到何种地步,我们又很难说得清楚。


对此,杨利伟给出了确切的答案:“这是几乎达到了人体极限的魔鬼式训练”。


“我们要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,就要承受火箭把你推举到这个轨道上的加速度。我们在地面进行训练的时候,是用离心机来模拟实现的,要进行8个G的加速度训练。每次做这种训练的时候,脸部都会拉变形,眼泪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,你根本控制不住。”



8个G的加速度我们也许没有概念,因为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到如此高的过载。


我们寻找类似的模型,也只发现过山车是其中最为直观且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。


一般而言,普通过山车能够达到2-3个G的加速度,绝大多数不会超过4个G。


而国内最高过载的过山车——常州中华恐龙园内的“过山龙”,达到了5个G。

5个G的加速度,几乎可以用变态来形容。


坐过这条“过山龙”的人是这样形容的。



看了网友们的体验,W姐不厚道地扬起嘴角,咧出了一抹笑意。


可这仅仅是5个G的过载。


航天员要经受整整8个G的过载!


能保持云淡风轻,已是神一般的存在,还要在8个G的过载下,进行一系列的操作。


“在操作的时候,我们手里会拿着一个报警器。用来干什么呢?就是当你一旦承受不了了,随时按下这个报警器,实验马上就会终止。但是自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以来,20多年过去了,没有一个航天员把这个报警器按下过。”


诸如此类“魔鬼式的训练”其实还有很多:


连续旋转,下体负压,剥夺睡眠,以及狭小幽闭环境中的高负荷工作……


一个训练周期中,很多人几天都吃不下饭。


●杨利伟在训练中


在一个美好的航天梦的背后,是说不完的心酸,也是赤子长怀的爱国精神,一份久难磨灭的责任。


就像杨利伟曾说的:


“当1998年成立这个团队的时候,我就在国旗下进行了宣誓。我想从那一刻起,我们选择的不是一个职业,而是一份责任。正因为有了这份责任,才支撑着大家去默默地面对种种艰辛,默默地去坚持。”


濒死的26秒


2003年7月,经过严酷的训练和层层筛拔,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,杨利伟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,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。


2003年10月15日9时,在举世瞩目下,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,首次飞向太空。


●2003年10月15日9时,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


首飞意味着要用生命去探索许多未知的风险。


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,完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。


虽然做足了准备,但还是有意外发生了。


在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,当杨利伟正承受数倍于自己身体重量的巨大过载压力的时候,火箭与飞船产生了低频共振,二者叠加在了一起。


至今谈起,杨利伟仍心有余悸。


他说:“就像在我周围放的都是敲锣打鼓,震动得你受不了,有一种像濒临死亡的这种感觉。一是你觉得你用不上力量,二就是你有点要过去的那个意思。”


短短的26秒,他却觉得像一生那样漫长,他觉得五脏六腑都已被震碎,他觉得自己会死,他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。


所幸,26秒后,飞船稳定了下来。


●2003年10月16日,杨利伟安全返回地球


杨利伟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挺过了来势汹汹的26秒,通过了低频共振考验。凯旋后,他将这个意外情况及时反馈给了航天科技人员。


经过技术攻关,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,低频共振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。


荣耀背后,不为人知的辛酸


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,原是一位中学教师,贤惠文静。


●杨利伟一家三口


杨利伟由于工作需要,曾辗转多地。张玉梅从单位离职,陪伴在丈夫的左右。


从西北无垠的荒漠,到西南连绵的大山,面对恶劣的环境,她没有丝毫的抱怨。在她看来,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,一切苦累都算不得什么。


但怎么都没想到,二人年仅两岁的女儿,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。


夫妻二人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,这一刻,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。


杨利伟没有被苦难击垮,他强忍着悲痛,擦干了妻子的眼泪,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岗位,将悲痛化为力量,更加高强度地执行训练任务。


最终,他没有辜负国家对他的重托,没有辜负亿万人民对他的期待,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。



自此后,中国航天事业昂首挺胸,稳步向前:


从神五,到神六、神七、神八、神九、神十、神十一……中国共有11人登上了太空,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。


●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


2020年5月5日,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,这是中国首次,也是世界首次在太空中完成3D打印,这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、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;


2020年7月23日,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;


2020年9月15日,长征十一号火箭完成一箭九星发射;


2020年11月7日,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首飞成功;


2020年12月6日,嫦娥五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……


航天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,正是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、不懈追求,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阔步前行!



这一刻,55岁的杨利伟,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,他依然在积极参加着航天员大队训练。


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继续战斗时,他的回答让人热血澎湃——


“只要祖国需要,时刻准备重返太空!”

1. 新华网|有话问两会

2. 杨利伟|向上的力量

3. 杨利伟|天地九重

4. 央视网|惊魂26秒

5. 中国军网|杨利伟委员:18年来,时刻准备重返太空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名片

关注世界华人网,W姐带你看最酷的世界

END


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